|
一、氏族制度時期 十四世紀之前,菲律賓群島尚未形成國家,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。據《吳時外國記》記載,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,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。 公元226年,東吳宣化從事朱應、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,抵達過越南、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,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、耽蘭和杜薄。 二、蘇祿蘇丹國建立 1390年,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——蘇祿蘇丹國。國境位于今菲律賓南部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西端的蘇祿群島,還有巴西蘭省、塔威塔威省中間,巴拉望島、婆羅洲北部及其他環蘇祿海周圍的群島。首都位于和樂。 1417年,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、西王麻哈喇葛麻丁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領家眷一行340人組成使團,前往中國進行訪問,受到明永樂皇帝朱棣的接待。歸國至山東德州,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因病醫治無效,遺命留葬中國。明成祖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,以國王禮節將扒哈剌葬于德州,并賜謚號“恭定”。安葬扒哈剌后,西王、峒王一行辭別歸國,而東王一家除長子都馬含回國嗣位外,其余家屬包括王妃葛本寧、叭都葛蘇性,次子安都祿、三子溫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。 1450年,阿拉伯商人賽義德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。 三、西班牙統治時期 1521年,麥哲倫探險隊于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。 1565年,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占領,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。菲律賓之名,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。 1726年,蘇祿國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貢。 1851年,西班牙侵占和樂島,清朝與藩屬國蘇祿王國的交往中斷。 四、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1898年,美西戰爭爆發;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,成立菲律賓共和國。之后西班牙戰敗,簽署“巴黎和約”,美國接收菲律賓,改由美國統治。 1935年3月24日,建立菲律賓自治邦。 五、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日軍于1942年1月2日占領馬尼拉;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;5月10日,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。18日,駐班乃島美軍投降。至此,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。 1943年10月14日,日本占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,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(1943年-1945年),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。 六、獨立建國時期 1946年7月4日,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,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。此后,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。 1965年,馬科斯就任二戰后第六任總統。 1971年,斐迪南·馬科斯成功連任,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;未久即宣布戒嚴,開始獨裁統治。 1986年2月7日,提前舉行總統選舉,貝尼格諾·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·阿基諾在民眾、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。 1992年,菲德爾·瓦爾德斯·拉莫斯勝選,科拉松·阿基諾和平轉移政權。 1998年5月,約瑟夫·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。 2001年1月,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臺,副總統阿羅約夫人繼任。 2010年6月9日,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貝尼尼奧·阿基諾三世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;30日宣誓就職。 2015年10月28日,菲律賓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,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。 2016年6月,民主人民力量黨候選人杜特爾特就任菲第16任總統。 2018年7月3日,菲律賓修憲咨詢委員會22名法官全票通過《聯邦憲法草案》最終版本,為菲律賓劃分為18個聯邦區掃清障礙。《聯邦憲法草案》提議將菲律賓政體改為聯邦制,地方將有更大的自治權,但仍會保留總統及副總統職位。 2018年3月16日,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。2019年3月17日,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。 |